🍀骨质疏松症-指南解读
00 分钟
2024-7-21
2024-7-23
type
summary
status
category
tags
slug
date
password
icon
😀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,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,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高。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。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骨质疏松症科普知识,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、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。
 

📝 骨质疏松症-解读

一、骨质疏松症概述

1.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?

骨质疏松症(Osteoporosis)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。骨密度(Bone Mineral Density,BMD)是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,当BMD低于正常值的2.5个标准差(SD)时,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。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与骨代谢失衡有关,即骨吸收速度超过了骨形成速度,导致骨量逐渐减少,骨骼变得脆弱易碎。

2.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

根据病因,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。

2.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

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两种类型:
  •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: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女性,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,导致骨吸收增加,骨量迅速减少。
  •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:主要发生在老年人,男女均可患病,主要由于随着年龄增长,骨形成能力减弱,骨吸收增加,骨量逐渐减少。

2.2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

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,如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。

3.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

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害是骨折,尤其是髋部、脊柱和腕部骨折。这些骨折不仅导致剧烈疼痛和功能障碍,严重者还会引起长期卧床、并发症增加,甚至死亡。据统计,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可高达20%。

二、骨骼结构与骨代谢

1. 骨骼结构

人体骨骼由骨皮质和骨松质组成。骨皮质是骨骼外层的致密部分,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;骨松质是骨骼内层的海绵状部分,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吸收冲击能力。

2. 骨代谢

骨代谢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,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。骨形成主要由成骨细胞(Osteoblast)完成,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并矿化成骨;骨吸收主要由破骨细胞(Osteoclast)完成,破骨细胞分解骨基质并释放钙质。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由于骨代谢失衡,骨吸收速度超过了骨形成速度。

三、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风险因素

notion image

1. 年龄与性别

随着年龄的增长,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。女性特别是在绝经后,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,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显著增加。

2. 家族史与遗传因素

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,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骨质疏松症,其发病风险会明显增加。

3. 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

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,如缺乏运动、吸烟、酗酒、低钙饮食等,均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。

4. 药物因素

长期使用某些药物,如糖皮质激素、抗癫痫药物、甲状腺激素等,会导致骨代谢紊乱,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。

5. 疾病因素

某些疾病如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,会影响骨代谢,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。

四、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与诊断

notion image

1. 症状

骨质疏松症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,常被称为“无声的疾病”。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,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:
  • 身高变矮:由于脊椎压缩性骨折,患者的身高可能会逐渐变矮。
  • 驼背:脊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脊柱变形,出现驼背。
  • 骨痛: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腰背部疼痛,尤其是在活动时加重。
  • 骨折: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,尤其是髋部、脊柱和腕部骨折。

2. 诊断

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骨密度测定。双能X线吸收法(DXA)是目前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,通过测量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来评估骨质疏松症的风险。此外,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病情。

五、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

notion image

1. 预防

1.1 健康饮食

保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。富含钙的食物包括乳制品、豆类、坚果、绿叶蔬菜等;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日晒和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,如鱼肝油、蛋黄等。

1.2 适量运动

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,预防骨质疏松症。推荐进行负重运动,如步行、跑步、跳绳等,以及抗阻运动,如举重、拉力带训练等。

1.3 健康生活方式

戒烟限酒、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、保持健康体重等均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。

2. 治疗

2.1 药物治疗

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。
  • 抗骨吸收药物: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(如阿仑膦酸钠、利塞膦酸钠等)、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(如雷洛昔芬)、降钙素等。
  • 促进骨形成药物:包括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(如特立帕肽)等。

2.2 非药物治疗

  • 营养补充: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骨密度,预防骨折。
  • 物理治疗:通过物理治疗手段,如电刺激、超声波等,促进骨骼修复。
  • 生活方式干预:通过改善生活方式,如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等,减缓骨质疏松症的进展。
notion image

六、骨质疏松症的康复与管理

1. 骨折后的康复

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后,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,以恢复功能和防止再骨折。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  • 早期活动:骨折后尽早进行适量的活动,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防止并发症。
  • 功能训练: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,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,增强肌肉力量,改善平衡能力。
  • 疼痛管理:通过药物、物理治疗等手段,缓解疼痛,提高生活质量。

2. 长期管理
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,需要长期管理。患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,监测病情变化,及时调整治疗

🤗 总结归纳

骨质疏松症是非常常见高发病,往往得不到重视,导致致残。

📎 参考文章

  • 骨质疏松症指南
     
    💡
    有关骨质疏松的问题,欢迎您在底部评论区留言,一起交流~
    上一篇
    中暑急救指南
    下一篇
    急救知识-心肺复苏

    评论
    Loading...